【疫苗快報】研究:長新冠患者健康幸福狀態顯著下降(10月21日)

COVID Vaccine

Source: Getty / Getty Images

澳洲國立大學(ANU)的一項新研究,是澳洲首批針對長新冠對人們健康幸福影響的研究之一。研究作者比德爾說,與新冠大流行之前相比,出現多種症狀或患有長新冠的人,更有可能報告自己的健康幸福狀態顯著下降。


今集內容:
  • 取消強制上報 官方確診數或未能反映現實
  • 研究稱長新冠患者健康幸福狀態顯著下降
  • 專家稱新冠應對措施失敗應吸取教訓

取消強制上報 官方確診數或未能反映現實

由於部份州分取消了強制上報病毒檢測結果,澳洲最新的新冠病例數字,可能會跟實際病例數目有所不同。

維州及新州政府已經批准當州民眾,不再需要上報陽性的快速病毒檢測結果。

有關變化於兩周前已於維州生效,而上周五亦已於新州生效。

取消強制上報檢測結果可能會改變每周最新的新冠病例數據, 即於逢周五上午公佈的數字。

現時所有州及領地, 以及聯邦衛生部門,只需要每周公佈一次新冠病毒感染病例,死亡以及住院數據。

同時,由於對PCR病毒檢測的需求下降,西澳政府宣佈將關閉4個新冠病毒檢測診所。

位於Rockingham General Hospital、Royal Perth Hospital、Broome Health Campus 的診所將於10 月 28 日之前全部關閉。

研究稱長新冠患者健康幸福狀態顯著下降

澳洲國立大學(ANU)的一項新研究,是澳洲首批針對長新冠對人們健康幸福影響的研究之一。

關於長新冠應該定義多長的時間仍有爭論,澳洲國立大學的這一項研究著眼於兩組人士。第一組症狀的開始和持續超過四周,但少於12周;第二組則被稱為新冠後綜合症組,其症狀持續12周以上。

患有長新冠人士希望當局能夠更了解到這種情況,並提供額外資源。

研究作者比德爾說,與新冠大流行之前相比,出現多種症狀或患有長新冠的人,更有可能報告自己的健康幸福狀態顯著下降。

「在出現新冠症狀人士中,40.7%表示他們情緒低落。數據表明,症狀持續數月人士受影響最大。」

「另一方面,與沒有感染新冠的人相比,感染新冠時間較短,或基本沒什麽症狀人士的幸福健康狀態,通常不會下降。」

專家稱新冠應對措施失敗應吸取教訓

專家希望當局能夠吸取教訓,未來應對不可避免的疫情時,避免反應過度。

這份最新報告顯示,澳洲未能在保護健康和對教育、心理健康、經濟和勞動力結果施加長期成本之間取得平衡,未能滿足最弱勢人群需求,在許多情况下反應過度,一些封鎖和邊境關閉是沒有必要的。

這份由私營部門資助前公務員謝爾德領銜的報告說,對一些人來說,新冠帶來創傷、孤立和可怕的不確定性,他們被困過度擁擠的住房中、失業和失去政府支持,面臨更多家庭暴力,酗酒增多、身心健康惡化,還有人無法向親人做最後告別。政治驅動的衛生命令和過度封鎖未能保護老年人,忽視了年輕人和被遺棄的弱勢社區。

謝爾德說,我們必須吸取這些教訓,採取行動,確保能夠為肯定會出現的下一次健康危機做更好準備。新冠規則的執行方式往往缺乏公平性和同情心,商界人士經常被允許跨境旅行,而那些想探望垂死親人或新生家庭成員的人卻沒有類似的機會。不同地區也被區別對待。

謝爾德呼籲澳洲政府將最脆弱人群置於未來衛生危機規劃中心,建立澳洲疾病控制中心,提高決策透明度,加强跨地區合作。

專家還認為,新冠大流行將澳洲衛生專業人員推向了戰時思維模式,醫護人員靠著同情心努力緩解醫院的危機,實時監測不斷演變的危機的能力不足,疫情導致的痛苦和傷害的影響程度也讓人擔心。

Doherty研究所所長勒文說,澳洲不能為其大流行應對措施而沾沾自喜,需要非常客觀分析差距。在科學領域,透明度是一切,澳洲聯邦和地區政府的數據所有權以及混合的公共和私人衛生系統模式使資訊共享變得複雜,這削弱了應對能力,這是我們必須解决的最大問題之一。
在澳洲,所有人必須保持至少 1.5 米的社交距離。請查閱所屬州份或領地的聚會限制規定。

目前可在澳洲多個地方接受新冠病毒測試。如出現傷風或感冒症狀,應致電家庭醫生或撥打 1800 020 080 致電「全國新冠病毒健康資訊熱線」,以安排進行測試。

SBS 致力為澳洲多元社區提供最新的新冠疫情資訊。有關新型冠狀病毒疫情的最新報導,請前往 sbs.com.au/language/cantonese/coronavirus-updates。 



瀏覽更多最新時事資訊,請登上廣東話節目 Facebook 專頁MeWe 專頁Twitter 專頁,或訂閱廣東話節目 Telegram 頻道

SBS 中文堅守《SBS 行為守則》及《SBS 編採指引》,以繁體中文及簡體中文提供公平、公正、準確的新聞報道及時事資訊。作為一個公共服務廣播機構,SBS 的主要作用是提供多語種媒體服務,為全體澳洲人提供資訊、教育性及娛樂性內容,並與此同時反映澳洲多元文化社會的特色。SBS 廣東話及 SBS 普通話電台節目均已為大眾服務超過 40 年。按此進一步了解 SBS 中文。

分享

立即訂閱SBS中文電子報

訂閱SBS中文電子報,接收最新新聞資訊。

訂閱即表示你同意SBS的服務使用條款私隱保障政策,包括接收來自SBS的電子郵件通訊。

下載手機應用程式
SBS Audio
SBS On Demand

收聽節目播客
Independent news and stories connecting you to life in Australia and Cantonese-speaking Australians.
Join prominent cook May Lee for gourmet recipes and tips for the kitchen.
透過你喜歡的播客程式,收聽SBS廣東話節目的最新獨家播客節目。

收看SBS
Cantonese Collection

Cantonese Collection

Watch onDem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