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係靠把口...】口述影像員究竟係乜東東?

thumbnail_IMG-20220711-WA0013- mona- Edited.jpg

口述影像員其中的一個工作是為電影作評述,幫助有視像的人士亦可以欣賞電影。 Source: Supplied

大家有沒有聽過口述影像員 Audio describer這個職業呢?


如果大家有留意的話,其實在澳洲亦有許多電視節目也有這種服務,但究竟實際上口述員影像是如何做他們的工作的呢,在今集【社區專訪】,SBS 中文記者鄺美玲訪問了一位在香港從事這份工作正準備移民前來澳洲的朋友蘇曼玲,為大家介紹一下究竟這份工作是要做些甚麼? 而要當口述影像員,究竟又需要有甚麼的資格的呢?

註 :以下文章「記」是記者; 「蘇」為受訪者)

記:究竟口述影像員是要做些甚麼的呢?
蘇:口述影像員的主要工作是將看見的東西用精準的文字來描述, 讓觀眾能夠建構到近似的畫面。而我們在描述時,都會集中描繪一些視覺元素,例如是畫面的顏色、構圖、光影的變化和表情等等。

記:那麼你做了口述影像員有多久呢?
蘇:我是在2011年開始接受訓練,都已經有十個年頭。

記:你是如何入行的呢?
蘇:要先說一下一些背景資料。因為聯合國殘疾人權公約於2008年8月31日在香港生效,所以有關的志願機構都紛紛提供口述影像的服務,而從2009年起,這些志願機構都開始不定期主辦一些有口述影像服務的電影放映,為他們機構的會員和特別是有視障的人士參加。而我則是在2011年在一個特寫的電視節目中偶爾認識了這個口述影像服務,之後,也是在一個很偶然的機會底下看到一些報章專欄提及政府會在當年的夏天,提供一個訓練口述影像員的課程,而我便參加了這個課程,完成後便正式投身這個工作。

記:做口述影像員要有些甚麼特質或資格呢?
蘇:其實也談不上要甚麼資格, 至於特質,不如談談作為一位口述影像員要留意的東西究竟是甚麼。我們的工作主要是在舞台或電影中在演員的對白中的空隙位置,提供一些視覺元素,讓有視障的人士知道發生什麼情況。

同時,我們做描述時,最要緊是不要與其他演員出現聲音重疊的情況。另外,作為一位口述影像員的基本要求是咬字要清晰和不要有懶音, 運用文字時亦要以觀眾的思路出發,讓他們可以跟貼電影或表演的流程, 讓觀眾可以知道劇情的發展。而且我們亦要避免使用一些專用名詞和術語,並要隨著劇情的發展,調節你的聲量和快慢。

由於口述影像員主要靠文字描述畫面見到的情況,所以使用的字眼要十分精準表現電影所見到的東西。

另外,由於受到新冠疫情影響,令許多表演和演出都改在網上,所以我們要在錄音室錄音的工作反而變得更多,以配合這些網上的演出。作為口述影像員,我們也因此需要知道如何運用咪高峰和錄音室等等, 這些都是我們近年要面對的變化。

記:那麼你作為口述影像員是否要先看你要負責的電影或者是要先與導演溝通和寫稿才做口述影像描述的呢?
蘇:寫稿是必須的,但我們許多時卻沒有很多機會先與導演溝通,所以有時候導演用一些比較抽象的表達手法,有時口述影像員是否能夠有效表達導演想要表達的東西,也是我們比較關注的事。

而做電影的口述影像員相對做舞台劇的口述影像員又比較容易,因為我們可以先看過很多遍電影才寫稿。以我以往的經驗,寫一套電影的口述影像描述大概需要50-60 個小時才能完成口述影像稿件。

記:那麼你們一般的工作流程是如何的呢?
蘇:我們比較多做的是現場的口述影像描述, 即是與電影同步。 另外亦有些電影可能是比較多資源可以預先錄製口述影像的話,那麼我們便可以預先錄下口述影像描述。

現時如果在香港的觀眾希望使用口述影像描述的話,他們是可以借用一個耳筒然後將耳筒插入座椅的聲道插口便可以享受口述影像描述。

記:那麼你是比較喜歡現場或者是錄音呢?
蘇:各有各好處, 如果做現場的話,便可以與觀眾同步感受劇情的變化,也可以與觀眾們有一個近距離的接觸。不過,預錄的好處便是可以將口述影像描述處理得更為精準, 甚至出現錯誤時也可以更改,但現場的話便不能這樣做。

記:你做了口述影像員這麼久,有沒有一些趣事可以與大家分享一下呢?
蘇:與其說趣事,不如談談做口述影像員的滿足感, 因為許多有視障的人士大部分都是後天失明,提供了口述影像的服務而可以讓他們重拾看電影或舞台演出的樂趣,特別是最近亦有些機構專門訓練一些講足球的口述影像員, 讓一些以往喜愛看足球的視障朋友能夠重拾他們喜愛的活動,這對於我們作為口述影像員來說便是最大的動力或樂趣所在。

同時,現時在香港提供口述影像服務的,也不限於電影或舞台表演,也會有一些有聲書、報章、雜誌甚至是一些展覽和導賞活動,也有提供口述影像服務。

記:如果有興趣加入成為口述影像員又有些甚麼渠道呢?
蘇:其實一些香港機構會不定時提供訓練服務,大家可能要自己留意一下了。



瀏覽更多最新時事資訊,請登上廣東話節目 Facebook 專頁MeWe 專頁Twitter 專頁,或訂閱廣東話節目 Telegram 頻道

SBS 中文堅守《SBS 行為守則》及《SBS 編採指引》,以繁體中文及簡體中文提供公平、公正、準確的新聞報道及時事資訊。作為一個公共服務廣播機構,SBS 的主要作用是提供多語種媒體服務,為全體澳洲人提供資訊、教育性及娛樂性內容,並與此同時反映澳洲多元文化社會的特色。SBS 廣東話及 SBS 普通話電台節目均已為大眾服務超過 40 年。按此進一步了解 SBS 中文。

分享

立即訂閱SBS中文電子報

訂閱SBS中文電子報,接收最新新聞資訊。

訂閱即表示你同意SBS的服務使用條款私隱保障政策,包括接收來自SBS的電子郵件通訊。

下載手機應用程式
SBS Audio
SBS On Demand

收聽節目播客
Independent news and stories connecting you to life in Australia and Cantonese-speaking Australians.
Join prominent cook May Lee for gourmet recipes and tips for the kitchen.
透過你喜歡的播客程式,收聽SBS廣東話節目的最新獨家播客節目。

收看SBS
Cantonese Collection

Cantonese Collection

Watch onDemand
【真係靠把口...】口述影像員究竟係乜東東? | SBS Chine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