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甚麼夏天容易有寒濕症?

20130114000868533699-original.jpg

夏天有時如深秋初冬般涼, 有時氣溫驟升至攝氏40多度, 炎熱的天氣裏, 倒是有不少人患上了寒濕症。 Credit: MOODBOARD

在今集【開心星期三 - 養生之道】鄺美玲請來中醫師陳曙儀和大家談談暑天之寒濕症。


以前的雪梨氣候宜人, 近十幾年天氣越來越反常, 夏天有時如深秋初冬般涼, 有時氣溫驟升至攝氏40多度, 炎熱的天氣裏, 倒是有不少人患上了寒濕症。

據中醫師陳曙儀解釋,暑天出現的寒濕症癥狀都大致相同: 精神疲倦、 頭痛頭暈、頭腦昏沉、噁心反胃、胃脹腹脹、胃囗差、四肢乏力、 關節酸疼和 無汗等。陳醫師解釋大致有以下原因:

(1)大部分家居或辦公樓都有安裝空調, 在天氣炎熱時, 大部分人都盡量留在空調環境下, 夜間睡眠時, 也多用空調, 且空調的溫度大多都調到比較低, 如21度左右, 人若長時在陰寒的環境下, 人體的皮毛腠理關節受到風, 寒, 濕邪侵襲, 于是便岀現怕冷, 身痛, 疲倦, 四肢關節痠痛乏力等癥狀;

(2)當天氣炎熱時, 會消耗津液, 有的人從室外回到室內時, 往往會大量飲雪櫃內的冷飲和吃雪榚等來解渴和舒緩炎熱, 大量的冰凍飲料入胃, 會影響了胃腸的正常消化功能, 使寒邪犯胃, 於是引至胃脘呆滯不適, 噁心反胃和無胃口。若加上空調和喝冷飲, 無疑就是讓風, 寒濕邪內外夾攻身體,引至發病

要平安度暑,陳醫師建議:

(1) 若可能節約能源, 保護環境, 不用空調, 則是上策, 若必須使用空調, 空調溫度最好不低於25度;

(2) 天氣太熱時盡量不要外出, 有要事外出時, 要帶帽帶傘;

(3) 從烈日下回到室內, 要及時擦乾身上的汗, 切忌直接用凉水洗澡, 也切忌飲冰鎮飲品;

(4) 可多吃新鮮蔬果, 果汁菜湯, 飲食要清淡;

(5) 可煮荷葉意米湯: 荷葉1張、冬瓜2公斤(連皮)、扁豆、赤小豆、意米、蓮子、 芡實各20克、陳皮5克、豬睷適量或鴨1只(去皮) , 一齊煑湯, 有解暑, 祛濕, 解疲勞, 健脾胃的作用。

 
瀏覽更多最新時事資訊,請登上 SBS 廣東話 Facebook 專頁MeWe 專頁Twitter 專頁,或訂閱 Telegram 頻道。 

SBS 中文堅守,以繁體中文及簡體中文提供公平、公正、準確的新聞報道及時事資訊。SBS 廣東話及 SBS 普通話均已為大眾服務超過 40 年。歡迎在每天早上 9 至 11 時透過 SBS Radio 1 收聽廣東話節目及在每天早上 7 至 9 時收聽普通話節目,或透過 SBS Audio App 手機應用程式收聽直播、節目重溫及其他語音內容。按此進一步了解 SBS 中文。 

分享

立即訂閱SBS中文電子報

訂閱SBS中文電子報,接收最新新聞資訊。

訂閱即表示你同意SBS的服務使用條款私隱保障政策,包括接收來自SBS的電子郵件通訊。

下載手機應用程式
SBS Audio
SBS On Demand

收聽節目播客
Independent news and stories connecting you to life in Australia and Cantonese-speaking Australians.
Join prominent cook May Lee for gourmet recipes and tips for the kitchen.
透過你喜歡的播客程式,收聽SBS廣東話節目的最新獨家播客節目。

收看SBS
Cantonese Collection

Cantonese Collection

Watch onDem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