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悼念、各自表述】我為何不參與六四集會?

一九八九年天安門事件踏入三十三周年,澳洲的華裔因自己背景,可能都會對六四事件有不同印象及立場,SBS中文廣東話節目就請來了三位澳洲華裔移民講述他們心中對六四的印象,及對「記念六四集會」的看法。

一九八九年天安門事件踏入三十三周年,澳洲的華裔因自己背景,可能都會對六四事件有不同印象及立場,SBS中文廣東話節目就請來了三位澳洲華裔移民講述他們心中對六四的印象,及對「記念六四集會」的看法。 Source: EPA/MICHAEL REYNOLDS

一九八九年的天安門事件踏入三十三周年,澳洲的華裔因自己背景,可能都會對六四事件有不同印象及立場,SBS中文廣東話節目就請來了三位澳洲華裔移民講述他們心中對六四的印象,及對「記念六四集會」的看法。


香港今年警方禁止市民在維多利亞公園和銅鑼灣一帶聚集及表明會阻止作未經批准的公眾集會,亦有海外港人在澳洲舉辦六四晚會。

不過,並非所有華人移民都會參與天安門事件的記念儀式,以往曾參與香港及澳洲記念六四集會、亦是最近才再回流澳洲的九十後港人移民Joey (化名),就表示自己今年已決定不參與任何記念集會,因為舉辦集會者的心態與想法可能已變得並不單純。

「現在我覺得未必是要親身參與集會才算是記念,我不打算參與六四集會的原因,是因為與會的每個人均有不同的心態與想法。」

「我前十年曾參與澳洲本地舉辦的集會,就發覺本地集會的組織、其想法理念可以相當不同,有時亦並非單純為了記念六四,可能懷著其他的想法,而令我覺得並不太舒服。」
從廣州移民到澳洲的阿華(化名)及麥田(化名)就表示雖然自己從不參與記念六四的集會,但兩人對是否應該舉行六四的悼念儀式則持有不同立場。

麥田一向拒絶參與六四集會,他認為若有人曾受六四事件的影響,進行記念是一個正常的心理素求,相反,若只以六四事件作為中國民主訴求的象徵,他卻相信這樣的做法難以維持。

「可能一開始會有香港人或海外中國人,會覺得六四事件是代表中國民主的訴求,亦希望中國獲得民主,所以他們會記念。」

「但時間過得太久,我想很多香港人——尤其是年輕一輩,他們亦並不覺得自己是中國人,他們會認為記念幾十年前在中國發生的事又有何義意呢;亦有部份香港人根本不再相信中國有民主的希望,但這是他們的自由,他們想記念就由他吧。」
相反,阿華就指,中國從沒有、亦不會允許這些集會,因此他一直沒參與,但他仍然支持這些集會的存在。

「我一向都沒有參與這些集會,但在澳洲時我有一位香港室友每年都會到維園參與集會,所以我亦一直都知道有這些集會的存在。」

「其實我在精神上是支持的,應該讓這些集會又有更多人知道及傳承。」

「因為澳洲——或全世界——有民主總比沒有民主好,而我們若能有自己的一票可以選政府,這些都是進步。」
一九八九年天安門事件踏入三十三周年,澳洲的華裔因自己背景,可能都會對六四事件有不同印象及立場,SBS中文廣東話節目就請來了三位澳洲華裔移民講述他們心中對六四的印象,及對「記念六四集會」的看法。
一九八九年天安門事件踏入三十三周年,澳洲的華裔因自己背景,可能都會對六四事件有不同印象及立場,SBS中文廣東話節目就請來了三位澳洲華裔移民講述他們心中對六四的印象,及對「記念六四集會」的看法。 Source: The Yomiuri Shimbun via AP Images
「其實我不是很政治,有人支持左派(思想)、又有人支持右派(思想),我覺得若雖然民選政有時左傾、有時右傾;但若覺得不合適,起碼在替換下,可以有拉動力將政府的政策拉向正軌。」

「若沒有民選政府,由政府全部『話晒事』(說了算),若它自己也走歪路,就只會帶領人民進一個很悲觀的境地。」

「不去集會,或不再親自前往現場亦並非代表我已完全忘記,因為我都在網上看到其他人的社交貼文,我亦相當認同,尤其目前香港已不太存在言論自由。」

「如果我們這一代不說,上一代也不敢說,到下一代老師、報紙或其他文章亦不會再說,五年、十年、二十年後,這件就會被人忘記,就好像沒有發生過一樣。」

「所以我就決定做自己能做的事,例如,與其他不知情的朋友討論六四,甚至可能上網撰寫文章去向其他人講述六四。」
而對於所謂「六四真相」,三位受訪者都有所不同的描述。對於麥田而言,他憶述自己對六四的最初並最深刻的印象,是官方發布有解放軍被打死的新聞片段。

「那時在廣州看到的新聞,六四發生的那幾天,新聞的內容是有解放軍的士兵被人打死,其屍體就被人在街上燒燬。」

「當時其實廣州都可以接收香港的電台,大人亦會播放香港的電台新聞,就會聽到有關鎮壓的消息。後來,(中國國內)新聞亦播放有關清場的消息,亦了解學生肯定是被趕散。」

「那時我從大陸新聞看到士兵的屍體,令我深信是學生的行為,亦會質疑為何他們要殺死這些士兵,那時我亦認同殺死士兵的人已不再是學生而應被稱為暴徒。因為那時我還很小,所以這是我當時唯一的印象。」

「如果現在你問我心目中的真相,我會覺得是士兵被殺在先,之後的一晚或第二天,是否有學生被殺或被坦克壓死?亦可能有。因為我出國後亦見過一些照片,顯示有屍體,而對方話這是六四,你說是我就姑且相信。」

「(但)我覺得西方的描述往往會跨大死者的人數,因為大家都只是『得個講字』(只有口述),又沒有辦法進行統計,過了這麼多年後這事亦已過去了。」
八九年同樣身處廣州的阿華則見證到當時在廣州市內亦有學生遊行示威的一幕。

「當時我四年級,當初我的唯一印象是當時我與父親在廣州的旺街行走時,亦見到有學生遊行示威。」

「我們當時亦有接收香港電視,可能從香港電視及中央新聞了解更多,都知道這件事件當時有多轟烈。」

「我個人對事件的定論是,學生一開始是要求反貪腐及要求民主,但政府立場強硬,在雙方談判失敗後,就在天安門出兵,而雙方的衝突非常激烈。」

「我亦有朋友當兵,他說當時解放軍有很多人死,民眾當然亦要面對機關槍與坦克的攻擊,又死了很多人,整體而言這是一場慘劇。」

而港人Joey在八九年還未出生,因此她亦只能在新聞、從家人口中、或網上找到有關六四事件的消息。

「我差不多到中學的階段,才開始比較了解發生了甚麼事,因為即使讀書時,老師也沒有特別提及;我後來在報章見到每年維園都有很多人進行悼念六四的活動,才開始留意。」

「另外我喜歡參與維園的年宵活動,當時支聯會經常會有關於六四的展覽,會展視六四的相片,亦有人會與你傾談,告訴你當年有甚麼事發生等。」

「我認為六四是當年有學生以政治運動形式爭取民主自由,但最終因為官方不同意,就出現鎮壓及發生屠城的事件。」
一九八九年天安門事件踏入三十三周年,澳洲的華裔因自己背景,可能都會對六四事件有不同印象及立場,SBS中文廣東話節目就請來了三位澳洲華裔移民講述他們心中對六四的印象,及對「記念六四集會」的看法。
一九八九年天安門事件踏入三十三周年,澳洲的華裔因自己背景,可能都會對六四事件有不同印象及立場,SBS中文廣東話節目就請來了三位澳洲華裔移民講述他們心中對六四的印象,及對「記念六四集會」的看法。 Source: EPA/MICHAEL REYNOLDS
「我(在澳洲)與一些來自北京的同學討論時,他們亦有提及這些訊息,他們的講法是軍方有傷亡,甚至(他們認為)沒有任何學生死亡。」

「我始終覺得這樣大型的政治運動及場面,軍方有人受傷亦並不出奇,但學生被鎮壓我相信亦一定有發生。」

三個華人就有三個不盡相同的六四真相,你心目中的六四真相又是怎樣?


瀏覽更多最新時事資訊,請登上廣東話節目 Facebook 專頁MeWe 專頁Twitter 專頁,或訂閱廣東話節目 Telegram 頻道

SBS 中文堅守《SBS 行為守則》及《SBS 編採指引》,以繁體中文及簡體中文提供公平、公正、準確的新聞報道及時事資訊。作為一個公共服務廣播機構,SBS 的主要作用是提供多語種媒體服務,為全體澳洲人提供資訊、教育性及娛樂性內容,並與此同時反映澳洲多元文化社會的特色。SBS 廣東話及 SBS 普通話電台節目均已為大眾服務超過 40 年。按此進一步了解 SBS 中文。


分享

立即訂閱SBS中文電子報

訂閱SBS中文電子報,接收最新新聞資訊。

訂閱即表示你同意SBS的服務使用條款私隱保障政策,包括接收來自SBS的電子郵件通訊。

下載手機應用程式
SBS Audio
SBS On Demand

收聽節目播客
Independent news and stories connecting you to life in Australia and Cantonese-speaking Australians.
Join prominent cook May Lee for gourmet recipes and tips for the kitchen.
透過你喜歡的播客程式,收聽SBS廣東話節目的最新獨家播客節目。

收看SBS
Cantonese Collection

Cantonese Collection

Watch onDem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