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感染新冠人數突增會否導致出現新變種新冠病毒?

China: Epidemic Prevention Knowledge Popularization in Chinese Rural Areas

澳洲又是否應該跟隨其他國家對來往中國的旅客實施更加嚴厲嘅檢疫防控措施呢? Source: SIPA USA / Costfoto

最近,中國國家衛健委公布調整多項防疫措施,包括由下個月8號(8/1)起, 不會再要求確診者進行隔離,不過,中國出年的春運將會由1月7號便正式開始, 當地人流亦必定增加,那麼會否令中國感染新冠的人數加劇呢?當一個地方有大量人群突然感染新冠病毒的話,會否促成出現病毒變種的情況?澳洲又是否應該跟隨其他國家對來往中國的旅客實施更加嚴厲嘅檢疫防控措施呢?


最近,中國國家衛健委公布調整多項防疫措施,包括將新冠病毒感染實施所謂的「乙類乙管」,並且會由下個月8號(8/1)起, 不會再要求確診者進行隔離之外,亦不會再對入境人士及貨物採取檢疫措施。而中國國家疾控局副局長常繼樂表示,中國改為使用「乙類乙管」,目的是調整管控疫情的等級,而不是採取「放任不管」的政策,更加不是做到所謂「躺平」,而他們目前工作的重心, 是從防控感染轉到醫療救治。

不過,中國出年的春運將會由1月7號便正式開始,至2月15日才結束,而據一些報道指,現時中國感染新冠病例的數字, 比官方公布的數字高出多倍,而如果加上春運開始, 當地人流亦必定增加,那麼會否令中國感染新冠的人數加劇呢?

另外,在中國放寬入境防疫安排的同時,其他多國卻反而加強對來自中國旅客的防疫措施。據南韓防疫部門表示,目前中國感染新冠的患者以感染Omicron BF.7的變異病毒株居多,而他們亦正密切關注中國的疫情會否導致病毒再變種,包括為來自中國的旅客盡可能進行全基因組排序分析,以監測病毒變異情況。同時,除了南韓之外,日本政府亦會由明日(30/12)起,規定由中國入境的人士必須要進行檢測。

印度及意大利等地早前亦經已要求來自中國大陸的旅客在入境時必須攜帶核酸陰性檢測證明又或者要進行核酸檢測,所以在今天的【大眾論壇】所討論的話題是:『你認為澳洲是否應該跟隨其他國家對來往中國的旅客實施更加嚴厲嘅檢疫防控措施呢?』

鄺美玲和梁焱剛亦好高興請到西雪梨大學的林奇恩醫學教授和大家分析一下當一個地方有大量人群突然感染新冠病毒的話,會否促成出現病毒變種的情況?

林奇恩醫生表示,這個情況是絕對有可能產生,特別是一些人口密度高的地區以及是一些人口數量大的國家,例如印度、北美洲和中國等, 病毒為了生存,是很有機會在有大量人群在一個密集的地區和不停出現所謂的「交叉感染」或患者出現反覆感染而出現變異。


林教授亦指出,由於中國對於感染新冠病毒和因此而死亡的定義與其他地方的定義有所不同,因而令到中國上報的感染和死亡數字可能與外界所認為的數目不同。而世衛亦經已就此而與中國方面溝通。

他亦指出,除了春運下月展開之外,中國亦會會於下月8號開放,相信亦會因此而有不少中國民眾到海外旅遊,所以亦有可能會將病毒帶往海外地方,就像2020年初的情況一樣。

對於中國突然開放邊境及國內流動的決定是否一個理想的管理病毒擴散的策略時,林教授認為這對於一些較偏遠地區是否有足夠醫療及藥物來對應可能會造成一定壓力,但他指出,中國一結合使用中西藥的治療方式,究竟是否能夠擴大中藥的使用而令到這些地方在治療病情症狀上得到保障則仍有待真正有發生這個情況後中國公布的數據才能知道。

那麼,澳洲是否應該跟隨其他一些國家一樣,加強對來往中國的旅客的入境限制呢?

林教授認為澳洲應該暫時毋須這樣做,因為首先澳洲政府經已儲存足夠的抗病毒藥物,同時,亦有足夠的疫苗,所以雖然澳洲最近在各州的感染數字都有數萬,但整體的死亡率偏低而治療速度亦十分之快,所以他認為大家不用過份擔心。

不過,他認為大家應該比較關注的事情是「長新冠」的問題,因為這個對於國家在醫療開支上所帶來的壓力可能是難以估計的。

在澳洲,所有人必須保持至少 1.5 米的社交距離。請查閱所屬州份或領地的聚會限制規定。

目前可在澳洲多個地方接受新冠病毒測試。如出現傷風或感冒症狀,應致電家庭醫生或撥打 1800 020 080 致電「全國新冠病毒健康資訊熱線」,以安排進行測試

SBS 致力為澳洲多元社區提供最新的新冠疫情資訊。有關新型冠狀病毒疫情的最新報導,請前往 sbs.com.au/language/cantonese/coronavirus-updates 


瀏覽更多最新時事資訊,請登上廣東話節目 Facebook 專頁MeWe 專頁Twitter 專頁,或訂閱廣東話節目 Telegram 頻道

SBS 中文堅守《SBS 行為守則》及《SBS 編採指引》,以繁體中文及簡體中文提供公平、公正、準確的新聞報道及時事資訊。作為一個公共服務廣播機構,SBS 的主要作用是提供多語種媒體服務,為全體澳洲人提供資訊、教育性及娛樂性內容,並與此同時反映澳洲多元文化社會的特色。SBS 廣東話及 SBS 普通話電台節目均已為大眾服務超過 40 年。按此進一步了解 SBS 中文。

 
 

分享

立即訂閱SBS中文電子報

訂閱SBS中文電子報,接收最新新聞資訊。

訂閱即表示你同意SBS的服務使用條款私隱保障政策,包括接收來自SBS的電子郵件通訊。

下載手機應用程式
SBS Audio
SBS On Demand

收聽節目播客
Independent news and stories connecting you to life in Australia and Cantonese-speaking Australians.
Join prominent cook May Lee for gourmet recipes and tips for the kitchen.
透過你喜歡的播客程式,收聽SBS廣東話節目的最新獨家播客節目。

收看SBS
Cantonese Collection

Cantonese Collection

Watch onDem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