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度汉语词盘点:“尬”、“怼”、 “打call”、“油腻”

岁末年初,各大媒体、机构竞相公布年度词榜单,以此为切口,真正讨论的却是过去一年里的社会变化与民众体验。在汉语世界里,哪些词最能代表我们的心情呢?

pixabay

Source: Pixabay

12月,中国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商务印书馆、人民网、腾讯网联合主办的“汉语盘点2017”公布了“官方版”的年度热词,而专业语言类杂志《咬文嚼字》也发布了自己的榜单版本。

首先值得关注的是,有四个网络词汇/组同时入选这两张榜单:

1、打call:

源自日系应援文化,指在live场景下,台下观众响应台上表演者的互动方式。如今更多地用于社交媒体的互动,表达对某人、某事、某物的支持和赞成,点赞就可以理解为打call的一种形式。

2、油腻:

今年网友一条“中年男性去油腻步骤”的微博,在网上瞬间引起了热议。之后,冯唐、高晓松等在各自微博上谈论如何避免中年“油腻”,这再次引发新一轮的争论。

3、尬:

“尬”从“尴尬”中拆分而来单独变成一个副词来与动词组合,比如 “尬唱”、“尬舞”、“尬聊”等。按照《咬文嚼字》的解释,尬聊者,要么不善交际,要么压根儿没想好好开启聊天模式,由此大致可窥见“尬”的内涵。

4、怼:

本为河南方言,因中国综艺节目《真正男子汉》而走红,读音为第四声,用于表达对某事某物的反抗或反对。
pixabay
Source: Pixabay
除此之外,两个榜单还不约而同地选取了一些与中国国家政治经济生活相关的词汇,譬如“不忘初心”、“共享”。

在今年10月召开的中共十九大中,“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成为大会的关键词;而“共享”则与更多的名词相结合,影响着民众的日常生活,比如“共享单车”、“共享雨伞”、“共享充电宝”等。

相对于这两大略显“臃肿”的榜单,《新周刊》继续自己的简洁路线,继2016年的“刷”之后,推出了2017年的年度热词:“戏”。

不过有趣的是,在《新周刊》网友的评论中,人气最高的却是另一个版本,第一为“穷”,其次是“丧”。

至于为何选择了“戏”一字,《新周刊》有着比较透彻的诠释:
“2017年,期盼少年不秃头,中年不油腻,新闻不反转,人生多一些freestyle,人人都有一点游戏精神,很有可能,玩着玩着,我们就把自己和世界改变了,变得更好、更有意思”。
wechat
Source: wechat

“汉语盘点2017”完整版

年度国内字、词:享、初心

年度国际字、词:智、人类命运共同体

年度十大流行语:十九大;新时代;共享;雄安新区;金砖国家;人工智能;人类命运共同体;天舟一号;撸起袖子加油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年度十大新词语:雄安新区;共有产权房;共享充电宝;通俄门;租购同权;留置;灰犀牛;金砖+;勒索病毒;地条钢。

年度十大网络用语:打call;尬聊;你的良心不会痛吗;惊不惊喜,意不意外;皮皮虾,我们走;扎心了,老铁;还有这种操作;怼;你有freestyle吗;油腻。

《咬文嚼字》“十大流行语”完整版:

不忘初心、砥砺奋进、共享、有温度、流量、可能……假……、油腻、尬、怼、打call

分享

Published

Updated


Share this with family and friends


SBS中文

注册SBS中文newsletter即可获取最新资讯

一旦订阅,意味着您认同SBS的服务条款隐私政策,包括接收来自SBS的电邮更新。

下载我们的应用程序
SBS Audio
SBS On Demand

收听我们的播客
Independent news and stories connecting you to life in Australia and Mandarin-speaking Australians.
Understand the quirky parts of Aussie life.
通过您最喜欢的播客应用程序,收听我们独家的SBS普通话播客获取最新信息。

在SBS收看节目
Simplified Chinese Collection

Simplified Chinese Collection

Watch onDem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