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早茶到奶茶:悉尼唐人街“味道”的变与不变

从早茶到奶茶,从粤式清淡到麻辣重口……随着人口的变化和城市的发展,加上最近两年新冠疫情的影响,悉尼唐人街的“味道”发生了很多变化。

悉尼唐人街,不仅是美食的聚集地,还承载着许多澳大利亚华人的故事与记忆。这里是很多人来到澳大利亚的第一站,也是很多人离开这个国家的最后一站。

在新冠疫情之中,许多有着数十年历史的老字号中餐厅纷纷倒闭,令当地华人唏嘘不已。但也有许多新兴美食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唐人街的各个角落,火锅、烤串、酸奶、麻辣烫、茶餐厅……悉尼唐人街的“味道”似乎变得更加多元了。


要点:

  • 由于人口变化、城市建设和新冠疫情影响,悉尼唐人街发生了许多变化;
  • 在这些变化中,悉尼唐人街和仅一街之隔的Darling Square对比鲜明;
  • 悉尼唐人街的新店老店通过各自的方式努力坚持与创新,适应这些变化。

如今走在悉尼唐人街,随处可见火锅和麻辣烫的招牌,还有各式各样、口味层出不穷的奶茶店。这和二三十年前的景象截然不同,一位在悉尼生活六十年的澳洲华人Douglas Lam(林源)回忆到,在80年代和90年代初,唐人街主要以广东话群体为主。

“更多来自中国北方的人、不讲广东话的人来到这里后,氛围发生了变化。有不同的食客来到这里,”他说:“所以唐人街正在进化。这很自然,也必然发生。”

变:从早茶到火锅

毋庸置疑,悉尼唐人街的“口味”变得更辣了。

来自重庆的段勇在唐人街开了一家火锅店,三年多以来,他们用澳洲本地食材专门炒制的重庆牛油火锅底料,为他们吸引到了许多“铁粉”。

“我们这家店有好多重庆的铁粉,”他笑着说:“有个人每个星期都要来吃一次。”这些爱吃火锅的“铁粉”,大多是来自中国的新移民和留学生。

最近十多年来,来自中国的移民不断涌入澳大利亚。数据显示,在过去20年中,澳大利亚说普通话的人数增加了5倍。他们在这里也延续着自己的饮食习惯,并给澳大利亚带来了属于他们家乡的味道。
据段老板说,悉尼唐人街及周边区域的火锅店少说也有二十多家。除此之外,还有数不清的面馆、麻辣烫和奶茶店,曾经以粤菜馆为主的悉尼唐人街,味道正在变得更加多元和丰富。

然而,这并不意味着粤菜馆失去了往日的辉煌。虽然近两年有数家老招牌倒闭,但在周末的唐人街,各家粤菜馆前排队饮早茶的人依然络绎不绝,其中不乏许多来自非华裔背景的食客。

迁:从唐人街到Darling Square

来自香港的Billy Wong从小就跟着父母来到澳大利亚,他们家在来到悉尼的第二个星期就开办了金唐海鲜酒楼,从此开启了一段延续三十多年的故事

去年9月,这家位于悉尼唐人街的老招牌决定放弃在原址的经营,转战邻近的XOPP和金唐汇。Billy介绍说,虽然他们已经离开原来的地址,但他们依然保持着原来的味道。

他说:“我们已经离开原来唐人街的地点了。但是我们也有保持XOPP和金唐汇都能吃到、或品尝到粤菜的味道的餐厅或地方。”
从悉尼唐人街所在的德信街到附近的Darling Square虽然只有“一街之隔”,但跨过这条街仿佛进入了不同的天地。

位于情人港附近的Darling Square最近十年新建了许多住宅楼,成为悉尼市中心新晋的美食圣地。而这里最吸睛的建筑The Exchange于2019年底完工,外观独特,像一个鸟巢或蒸笼。XOPP就在这个蒸笼里的“一屉”。

“我们一开始就有机会在这里开店,觉得很有趣,它还是悉尼的一个地标。在地标里开粤菜餐厅,我觉得很有意思,”Billy这样说到。

一位食客对SBS中文说,他之所以来Darling Square是因为这里热闹、环境好,广场和街边都有可以坐下来休息的地方。来这里消费的食客也都以年轻人为主。

从唐人街到Darling Square,一边是“老”一边是“新”。无论在哪里,许多新店老店依然在努力留存华人心中那份不变的味道。

不变:“我们想继续保持文化”

悉尼唐人街的朱妈妈台湾小吃已经有三十年历史,现在的第二代传人Alan Chu依然每天坚持到店里亲自照顾生意,忙前忙后。

他们和许多唐人街的餐厅一样,在新冠疫情中受到很大影响。Alan说,由于这两年没有留学生和国际旅客,来唐人街的人少了很多。

“我觉得这两年的话,真的大概三分之一的店都关掉了,”他说:“多店因为没有客人,然后房租也高,然后政府也没有给什么补助,所以他们就没有办法撑下去就关门了。”
Allan Chu serving customers at Mother Chu in Sydney's Chinatown.
Allan Chu serving customers at Mother Chu in Sydney's Chinatown. Source: SBS Chinese
他认为,他们不只是一个餐厅,也是华人的中心,并希望通过美食的方式,为华人保留他们的文化和历史。

他说:“我觉得我们唐人街每一间店,我们都有一个责任来保持这个文化。但是因为这个疫情这件事情,很多老招牌都坚持不了。所以我觉得这个其实对我们来说是一个很遗憾的一件事情。”
所以我觉得我、我们想坚持下去,因为我们想继续保持华人的文化和历史,给澳洲的华人。
金唐的第二代传人Billy Wong也希望能让食客在澳大利亚吃到传统的粤菜味道。

他说:“父母在这一行业做了那么多年,投放了很多心血,我的角色是协助他们,以及令客人吃到粤菜有满足感和快乐,还有能品尝到传统粤菜的味道,在澳洲可以做到这件事是荣誉。”

而开店仅有三年多的段勇也运用创新的方式,研发出有“澳洲制造”(Made in Australia)商标的火锅底料,并且可以通过超市和外卖等渠道直接送到食客家中。

今年74岁的澳洲华人Douglas Lam认为,唐人街的变化是不可避免的。
变化是不可避免的。对于食客来说这是一件好事。有更多的选择,增加了不同的口味。
他现在已经很少到唐人街,但他坦言:“如果我有好朋友带我到粤菜馆以外的地方吃饭,我自己也很乐意。”

悉尼唐人街一直在变,而每个人都可以在这里找到属于自己的味道。

SBS致力于用60种语言报道最新的COVID-19新闻和信息,详情请前往:sbs.com.au/coronavirus。


分享

Published

Updated

By Juncheng Guo

Share this with family and friends


SBS中文

注册SBS中文newsletter即可获取最新资讯

一旦订阅,意味着您认同SBS的服务条款隐私政策,包括接收来自SBS的电邮更新。

下载我们的应用程序
SBS Audio
SBS On Demand

收听我们的播客
Independent news and stories connecting you to life in Australia and Mandarin-speaking Australians.
Understand the quirky parts of Aussie life.
通过您最喜欢的播客应用程序,收听我们独家的SBS普通话播客获取最新信息。

在SBS收看节目
Simplified Chinese Collection

Simplified Chinese Collection

Watch onDem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