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中守护心理健康第一步:暂时放下手机

面对疫情压力,我们需要首先进行自查和自我干预,多多使用理性思考来替代情绪化反应,所以,记住第一步便是放下手机、限制每日接收负面信息的时间(本文来自澳大利亚国家注册临床心理学家邬金媛Queenie Wu)。

A passenger wearing a protective mask on arrival at Sydney International Airport

A passenger wearing a protective mask on arrival at Sydney International Airport Source: AAP

“天灾人祸是常见之事,不过,当灾难临头之际,世人还很难相信。人世间流行过多少次瘟疫,不下于战争。” (加缪《鼠疫》)

面对疫情压力,我们需要首先进行自查和自我干预,多多使用理性思考来替代情绪化反应,可参考下文介绍的实用方法保护情绪健康。如果你感觉难以摆脱悲观的想法和负面情绪,例如:

  • 非常恐惧,无法感觉到安全
  • 无法停止焦虑和担心
  • 对自己/其他所有人/事情的发展完全失去信心
  • 自尊丧失、感觉羞耻、痛恨自己
  • 感觉无助/空虚
  • 感受变得迟钝及麻木
  • 在社交上变得退缩,自我孤立
  • 睡眠状况恶化,失眠或嗜睡
  • 饮食失调,暴饮暴食或厌食
  • 疑病,常常怀疑自己或身边的人已感染病毒
如果你已经出现以上反应,并持续2周无明显好转,应当及时寻求心理治疗。

如何守护情绪健康?以下是几点建议。

限制每日接收负面信息的时间

无节制的接收负面信息,对心理健康和防控疫情都没有帮助。你的每天起床第一件事,和睡觉前最后一件事都是看新闻吗?我们建议设定一些限制,比如:每天下午看新闻关注疫情进展,其他时间不主动点击新闻。如果群聊中的新闻难以避免,每天给自己设定安全时间,放下手机做其他喜欢的事情,例如看电影、看书、在家锻炼/做瑜伽等。

有意识的提醒自己关注积极内容

多多留意积极消息,例如有效防控措施、新增痊愈患者等。疫情没有权力取消你的快乐。重温一下最爱的电视剧?或是看个喜剧片?

守护日常生活的稳定性和愉悦感

花一些时间想想,有哪些让你快乐的事情依然可以进行?为自己制定一个适合现在的生活routine吧。

获得控制感

戴口罩、勤洗手、待在家中、向家人尤其老人进行科普、捐款捐物……我们每个人都能做出贡献。分清你所能控制的和不能控制的,做好力所能及的,其他事情相信有专业人士在努力。

保持社交和人际支持

每天都和朋友网上聊天或通话、给家人打电话拜年、陪伴父母等,尽量聊聊疫情以外的事情。偶尔感到心情低落或烦躁,向朋友或家人说一说。
本文由澳大利亚国家注册临床心理学家邬金媛(Queenie Wu)授权转载。



分享

Published

Updated


Share this with family and friends


SBS中文

注册SBS中文newsletter即可获取最新资讯

一旦订阅,意味着您认同SBS的服务条款隐私政策,包括接收来自SBS的电邮更新。

下载我们的应用程序
SBS Audio
SBS On Demand

收听我们的播客
Independent news and stories connecting you to life in Australia and Mandarin-speaking Australians.
Understand the quirky parts of Aussie life.
通过您最喜欢的播客应用程序,收听我们独家的SBS普通话播客获取最新信息。

在SBS收看节目
Simplified Chinese Collection

Simplified Chinese Collection

Watch onDemand
疫情中守护心理健康第一步:暂时放下手机 | SBS Chine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