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候變化可致創傷壓力 如何在今春照顧身心健康?

高溫和提前開始的山林大火季節,影響了我們通常與春天聯繫的愉快心情。 隨著澳洲進入更熱的月份,強大社區支持、凝聚力和準備可能特別重要。

A middle-aged woman wearing a black shirt swelters in the morning sun.

隨著極端天氣事件或災禍越來越多,受到焦慮、憂鬱和創傷後壓力影響到機率也會隨之上升。 Source: AAP / Ben Cawthra

要點
  • 春天溫暖的天氣和較長的白天通常有助於改善心理健康。
  • 提早開始的山火季節以及漫長的炎熱月份可能會改變我們對春天的感受。
  • 除了氣候變化的影響外,澳洲氣象局已宣佈厄爾尼諾現象和印度洋正偶極現象均已出現。
當我們想到春天時,可能會想到隨著溫暖天氣和更長白天,萬物更新。 民眾通常會在此時慶祝、湧向春季花卉節,或是花更多時間享受大自然。 

或是做一些戶外活動,例如運動或做園藝,都可以提升我們愉快的情緒。
但今年,隨著山林大火季節的提早開始,以及預計未來漫長而炎熱的幾個月,我們對溫暖月份的看法會可能開始轉變。 

對某些人來說,未來幾個月並不是慶祝時刻,而是會令人害怕或悲傷的時間。 

特別是那些曾經歷過山火或乾旱的社區居民和緊急救援人員,他們可能會在未來幾個月感到壓力和焦慮。

今年春天有何不同?

最近,澳洲氣象局宣佈兩大氣候事件均已出現-厄爾尼諾(El Niño)現象和印度洋正偶極(positive Indian Ocean Dipole)現象。

這些天氣事件預示著溫暖、乾燥的天氣將持續到夏季,以及更嚴峻的熱浪、山林大火和乾旱。 
在溫帶和亞熱帶地區,夏季通常變得更炎熱且漫長,而冬季變得更溫暖且更短。 氣候變化是這些改變的主要推動因素。

氣溫上升對情緒有何影響?

更熱的氣溫及持續高溫,與攻擊行為有關,同時也增加因為健康情況、涉及高溫的傷害與精神健康問題而到急症室的比率。

在極端天氣事件或災禍發生後,焦慮、憂鬱和創傷後壓力出現機率也會隨之上升。

許多澳洲人經歷山火、乾旱、洪水和熱浪等極端氣候事件後,身心均受影響。

對某些社區和個人來說,經歷這些事件可能意味著他們應變能力更強,或是能夠為未來做好準備;但對其他人來說,他們會對氣溫上升或其他氣候威脅產生憂慮。 這也可能令他們出現創傷前壓力,即在預期的損失或創傷之前出現的壓力。

氣候變化會引起焦慮、憤怒和悲傷

隨著與氣候相關的事件變得更加普遍,人也可能更容易受到焦慮、憤怒和悲傷等情緒影響。 

氣候焦慮指的是對氣候變化的恐懼和憂慮。 焦慮可以是有益的反應,因為它使我們能夠為應付未來威脅做好準備。 例如,氣候焦慮可能有助於促使支持環境的行為和氣候行動,例如參與抗議活動。 但這種類型的焦慮也可能變得令人不堪重負。

山林大火造成的野生動物和自然環境的損失,會令人為失去的感到悲傷,並對缺乏行動防止這些損失,感到憤怒。
損失也可能更個人化,包括對健康、生計、家庭的損害,甚至是對戶外活動的能力的損害,例如難以進行運動或戶外運動。 

另一種體驗叫做「在鄉鄉愁」( solastalgia),是一種「當你仍然在家(鄉)中卻會感到思鄉」的憂愁。 研究人員認為,這是一種當某人察覺到自己家庭或家鄉環境發生負面變化和逐漸惡化時產生的情緒。

當注意到我們熱愛並稱之為家的地方發生季節和環境的變化時,這些感覺可能就會產生。

我們可以做些什麼?

隨著進入更熱的月份,強大的社區支持、凝聚力和準備工作,可能特別重要。 

此外,可以透過做一些事情來維護和管理自己的心理健康和幸福感。 儘管需要更多的研究來了解哪些策略最有效,但健康專業人士建議:
  • 與他人建立聯繫,特別是與那些你信任並可以令你有幸福感的人,建立聯繫。
  • 找到與社區聯繫的方式,無論是親身(例如透過社區園藝)還是在網上(例如透過討論小組)的方式。
  • 專注於自己的身心安全(在氣候事件期間特別重要),如果需要的話,請尋求專業支援。
  • 有需要時,暫停觀看令人煩惱的媒體內容。
可以理解的是,由於氣候變化的持續威脅,人可能會繼續對未來的季節感到焦慮。

為了避免被壓垮,也可以針對自己的痛苦或煩惱,進行一些活動來紓緩,例如可以考慮參加社區主導的氣候行動項目,又或者是到戶外和大自然中(即使只是短暫時間)。

無論在甚麼季節,這些行動都可能有助於維持自己的幸福感以及與自然之間的正向連結。

Tara Crandon 為昆士蘭醫學研究院(Queensland Institute of Medical Research; QIMR) 伯格霍夫醫學研究所(QIMR Berghofer Medical Research Institute)心理學者和博士生。 

尋求精神健康支援可以聯絡 Beyond Blue 電話 1300 22 4636,或瀏覽 beyondblue.org.au 獲取更多詳情。 Embrace Multicultural Mental Health 為來自不同文化和語言背景的人士提供支援。

瀏覽更多最新時事資訊,請登上廣東話節目 Facebook 專頁MeWe 專頁Twitter 專頁,或訂閱廣東話節目 Telegram 頻道

SBS 中文堅守《SBS 行為守則》及《SBS 編採指引》,以繁體中文及簡體中文提供公平、公正、準確的新聞報道及時事資訊。SBS 廣東話及 SBS 普通話電台節目均已為大眾服務超過 40 年。歡迎在每天早上 9 至 11 時透過 SBS Radio 1 收聽廣東話節目及在每天早上 7 至 9 時收聽普通話節目,或透過 SBS Audio App 手機應用程式收聽直播及節目重溫。按此進一步了解 SBS 中文。

分享

Published

By Tara Crandon
Source: The Conversation

Share this with family and friends


立即訂閱SBS中文電子報

訂閱SBS中文電子報,接收最新新聞資訊。

訂閱即表示你同意SBS的服務使用條款私隱保障政策,包括接收來自SBS的電子郵件通訊。

下載手機應用程式
SBS Audio
SBS On Demand

收聽節目播客
Independent news and stories connecting you to life in Australia and Cantonese-speaking Australians.
Join prominent cook May Lee for gourmet recipes and tips for the kitchen.
透過你喜歡的播客程式,收聽SBS廣東話節目的最新獨家播客節目。

收看SBS
Cantonese Collection

Cantonese Collection

Watch onDem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