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alysis

【原住民之聲】原住民擁有其他人沒有的權利民主嗎?哲學家:這些問題不重要

原住民之聲入憲有什麼哲學問題?由非原住民決定原住民是否擁有發言權可以嗎?

A composite image with the image on the left showing a person holding a placard at a rally, and the image on the right showing another person holding a placard at another rally.

民主國家通常透過將基本權利自由寫入難以民主方式改變的憲法,來防止多數人侵犯少數人。 Credit: AAP

澳洲人很快就會投票決定是否應該「要修改憲法來建立原住民及托勒斯海峽島民之聲,以承認澳洲的原住民族」。

對於這項提議,坊間提出了兩個哲學問題。

首先,一個群體的成員決定另一個群體的成員獲得哪些權利是否適當? 為什麼非原住民澳洲人應該決定澳洲原住民是否獲得制度性(institutional)發言權?

其次,給予一個群體另一群體所缺乏的權利是否適當?我們的政府體制不是基於人人平等的理念,因此我們都應該擁有相同的權利嗎?

一個群體應該為另一個群體做決定嗎?

坊間經常將同性婚姻意向公投與原住民之聲公投進行類比。鑑於圍繞同性婚姻意向公投的辯論對 LGBTIQ+ 性小眾群體造成傷害,我們有理由質詢是否應該進行公投,因為國會可以在不進行公投的情況下對同性婚姻立法。

儘管事實上已經有關於原住民遭受精神傷害的報道,但我們是否需要公投的考慮並不適用於原住民之聲的成立制度,因為它只能透過全民公投來實現。
事實上,公民和他們選出的代表就其他人擁有哪些權利做出決定,並不是新鮮事。這就是民主國家的本質。

但在澳洲這個自由民主政治體系,這引發了更根本的政治張力。 張力在於「自由」因素和「民主」因素之間的關係,「自由」因素旨在確保所有人的權利和自由,而「民主」因素則旨在實行人民自治。

這種張力產生了一個被稱為「多數暴政」的問題。這就是民主多數能夠侵犯少數派權利的地方。

在同性婚姻和原住民之聲投票中,絕大多數人有權決定少數人的權利。

民主國家通常透過將基本權利和自由寫入難以民主方式改變的憲法,來防止多數人侵犯少數人。

這是對政權進行不完美但實際的檢視。憲法規定的權利確保政治共同體內,合作是基本條件。

一個群體應該得到其他人得不到的權利嗎?

這就引出了第二個問題:一個群體的成員與其他群體的成員有不同的權利是否不民主?

但這情況不一定有問題。

屬於某一群體的成員(例如昆州公民)可以擁有其他群體的成員(例如新州公民)所沒有的權利,例如有權選舉昆州議會的代表。

類似的情況也適用於原住民之聲,原住民有權選舉原住民之聲成員,而其他群體的成員則沒有權利。

但不是每個群體都應該有自己憲法規定的發言權嗎?我們應該在什麼基礎上授予澳洲原住民這樣的權利?

至少有兩個明顯的基礎。
首先,作為對過去不公義行為的糾正。例如,如果有人偷了您的一幅畫,那麼您有權取回您的財產或獲得賠償。這是跨世代適用的。

如果納粹偷了您曾祖父的畫,那麼即使您的曾祖父早已去世,您也有權要求將其歸還,或者如果這幅畫在多年後出現,你也有權獲得賠償。

澳洲原住民遭受了其他群體沒有遭受過的極不公義待遇,包括失去了對其傳統土地的主權,因此他們有權透過採取原住民之聲的形式,獲得部分補償。

第二個基礎是修正特定的不利因素。正如加拿大政治哲學家基姆利卡(Will Kymlicka)所說:
我們確保所授予的權利能夠補償相應的不利因素。
例如,澳洲殘障人士有權享有其他群體成員所沒有的某些權利,例如殘障支援服務。

從健康、教育、財富等一系列措施來看,澳洲原住民都面臨著巨大的劣勢,因此該群體的成員獲得特定權利,來抵消他們所經歷的特定劣勢是合理的。

這些問題都不重要

在民主國家,多數人被要求投票決定少數人擁有哪些權利,不同群體的成員可以擁有不同的權利。

我們不應該關注原住民之聲是否會「因種族分裂我們」,而應該關注實質性問題,即擬議的變革是否會有效幫助糾正過去的不公義現象,或抵消具體的不利因素。

將其納入憲法將持久體現變革在政治共同體中的基礎性作用,並在一定程度上使他們免受干預。

本文作者福莫薩(Paul Formosa)是麥覺理大學教授兼哲學系主任,也是麥覺理大學道德與機構研究中心聯合主任。

隨時緊貼 SBS 來獲取關於 2023 年「原住民之聲」入憲公投的最新資訊,包括透過全國原住民電視台(NITV)來了解澳洲原住民族的觀點。

請瀏覽 SBS「原住民之聲」入憲公投專頁,以超過 60 種語言閱讀文章、收聽播客或收看視頻,亦可透過 SBS On Demand 的「原住民之聲」入憲公投頁面,免費串流收看最新的新聞報道及分析、紀錄片及娛樂節目。

瀏覽更多最新時事資訊,請登上廣東話節目 Facebook 專頁MeWe 專頁Twitter 專頁,或訂閱廣東話節目 Telegram 頻道

SBS 中文堅守《SBS 行為守則》及《SBS 編採指引》,以繁體中文及簡體中文提供公平、公正、準確的新聞報道及時事資訊。SBS 廣東話及 SBS 普通話電台節目均已為大眾服務超過 40 年。歡迎在每天早上 9 至 11 時透過 SBS Radio 1 收聽廣東話節目及在每天早上 7 至 9 時收聽普通話節目,或透過 SBS Audio App 手機應用程式收聽直播及節目重溫。按此進一步了解 SBS 中文。

分享

Published

By Paul Formosa, Pui Yan Rachel Hui
Source: The Conversation

Share this with family and friends


立即訂閱SBS中文電子報

訂閱SBS中文電子報,接收最新新聞資訊。

訂閱即表示你同意SBS的服務使用條款私隱保障政策,包括接收來自SBS的電子郵件通訊。

下載手機應用程式
SBS Audio
SBS On Demand

收聽節目播客
Independent news and stories connecting you to life in Australia and Cantonese-speaking Australians.
Join prominent cook May Lee for gourmet recipes and tips for the kitchen.
透過你喜歡的播客程式,收聽SBS廣東話節目的最新獨家播客節目。

收看SBS
Cantonese Collection

Cantonese Collection

Watch onDemand
【原住民之聲】原住民擁有其他人沒有的權利民主嗎?哲學家:這些問題不重要 | SBS Chine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