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2021 United Nations Climate Change Conference will be held in Glasgow.
The 2021 United Nations Climate Change Conference will be held in Glasgow.
This article is more than 3 years old

Explainer

拯救地球的最後機會!究竟甚麼是COP26?

COP26 被視為「拯救地球的最後機會」,但 11 月前往格拉斯哥參與今次氣候變化大會的各國領袖,卻對所需要採取的行動有不同看法。

Published

Updated

By Ben Lewis, Winmas Yu
Source: SBS News
Image: The 2021 United Nations Climate Change Conference will be held in Glasgow. (SBS News)

甚麼是 COP26?

這是一個匯集世界各國領導人、科學家、活躍份子及商界領袖的峰會,以試圖遏制全球變暖的現象。

「COP」,是《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中「締約國會議」(Conference of the Parties)的簡稱。

締約國通常會每年召開一次峰會。今次是自 1995 年在柏林舉行第一次締約國會議以來第 26 次會議,而格拉斯哥峰會則因新冠病毒疫情而延期一年舉行。

對締約國的要求

2015 年《巴黎協定》中,簽署的締約國將在全球氣溫升高的水平,控制在工業化前水平的「遠低於」2°C,最理想是 1.5°C。

為了成功應對有關的挑戰,各國同意設定其減排目標,稱之為「國家自主貢獻」(Nationally Determined Contributions;NDCs)。

NDC 這個詞彙將在未來數星期經常出現。但問題是,大多數國家對其 NDC 目標的執行力度遠遠不足。
聯合國估算,根據《巴黎協定》締約國目前的承諾,與 2010 年的碳排放量水平相比,到 2030 年全球實際排放量將增加 16%。

氣候專家表示,全球的目標應在該時期達到減排至少 45%。

世界各國領導人將在 COP26 峰會上提交其最新目標,以求實現《巴黎協定》的目標。

誰會參加峰會?

各國領袖、環保活躍份子、商界領袖、外交官員、氣候科學家等將參加今次會議,估計總共有 25,000 人。

但在 COP26 會議召開之前,外界焦點大部份集中在哪位國家領袖將選擇不參與會議。

巴西總統博索納羅(Jair Bolsonaro)表明不會出席,俄羅斯總統普京(Vladimir Putin)亦不會親身出席。克里姆林宮堅稱,總統認真對待氣候變化,他將透過視像形式參加會議。
主辦方仍在等待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答覆會否出席。但習近平自新冠病毒疫情爆發以內,就沒有離開國境。
Chinese President Xi Jinping
Chinese President Xi Jinping Source: Getty Images
中國的溫室氣體排放量佔全球 27%,意味中國參與會議將是至關重要。但有專門分析中國問題的專家認為,要取得進展,並不需要習近平親身出席會議。

能源與潔淨空氣研究中心(Centre for Research on Energy and Clean Air)的米利維塔(Lauri Myllyvirta)說:「習近平過去兩次聯合國大會都沒有親自出席,但他亦在會上作出關於中國氣候變化目標的重大宣佈。」

「真正重要的是,中國是否會在這十年內將繼續增加排放量,這是在其目前的承諾所容許的;抑或他們會再提出更多承諾,進一步遏制其十年內排放量的增幅。」

去年,中國承諾將在 2060 年達至淨零碳排放,但當地目前仍然繼續興建燃煤發電廠以滿足國內龐大能源需求。

澳洲的目標又如何?

澳洲總理莫理遜早前宣佈,決定親身前往格拉斯哥出席 COP26 會議。他亦在星期二(10 月 26 日)宣佈,澳洲的目標是在 2050 年之前達致淨零碳排放。

他亦同時宣佈更新 2030 年的減排預測,預料屆時將成功達致減排 30% 至 35%。
NACA Feature, Climate change, Australian Federal Politics,
Prime Minister Scott Morrison will attend COP26. Source: AAP
氣候理事會(Climate Council)的休斯(Lesley Hughes)教授說:「要有機會成功達成《巴黎協定》的氣候目標,我們將需要在今個十年年期內非常大幅地削減排放量。」

他早前談及澳洲仍未提出氣候目標時說:「目前距離這個可能是我們有生之年最重要的氣候會議尚有一星期,但澳洲(當時)仍在爭拗有關政策。」

問題癥結何在?

不少國家都不太願意更新其現有的氣候變化應對目標,其中包括中國及印度兩個溫室氣體排放量較高的國家。

英國綠色和平的布拉戈耶維奇(Kate Blagojevic)說:「我們需要所有國家都提出其目標承諾,以確保我們將在未來八年將全球排放量減半。距離這個時間實際上並不遙遠。」
Glasgow Builds Up To Hosting COP26 Climate Summit
GLASGOW, SCOTLAND - Artists paint a mural ahead of COP26 Source: Getty Images Europe
「在此之上,將需要有一個更詳盡的行動計劃,列明每一個國家將採取甚麼實際行動達成目標。如果計劃存有重大漏洞,讓國家及企業不斷避開目標,我們將對能否達成目標感到相當憂慮。」

此外,氣候融資亦將是出現爭論的議題之一。

12 年前,富裕國家同意每年共同集資 1,000 億元,協助發展中國家減低排放量並著手應對全球暖化。

但有關目標從未真實兌現,同時亦未就哪一個國家會補貼差額達成共識。

究竟何謂對地球而言的一個「好」結果?

這個問題的答案取決於所問對象是誰?

今屆峰會的東道國英國,首相約翰遜(Boris Johnson)表示,希望看見「燃煤、汽車、現金及樹木」方面取得進展。即削減燃煤發電、鼓勵過渡至使用電動汽車,並達成氣候融資承諾以及停止砍伐樹木。

但最重要的會議成果將仍然是各國制定的氣候目標,即 NDC。

倫敦格蘭瑟姆研究所西格特(Martin Siegert)教授指:「成功與否取決於修訂後的國家自主貢獻(NDC)目標,所以最低限度《巴黎氣候協定》的目標將有所改善。」

「但若僅承諾將氣溫上升幅度限制在 2°C 以內,甚至是 1.5°C 以內,是否足夠?除非有任何重大事件發生,我不認為這是可能的。」

瀏覽更多最新時事資訊,請登上廣東話節目 Facebook 專頁MeWe 專頁Twitter 專頁,或訂閱廣東話節目 Telegram 頻道

SBS 中文堅守《SBS 行為守則》及《SBS 編採指引》,以繁體中文及簡體中文提供公平、公正、準確的新聞報道及時事資訊。作為一個公共服務廣播機構,SBS 的主要作用是提供多語種媒體服務,為全體澳洲人提供資訊、教育性及娛樂性內容,並與此同時反映澳洲多元文化社會的特色。SBS 廣東話及 SBS 普通話電台節目均已為大眾服務超過 40 年。按此進一步了解 SBS 中文。


分享

立即訂閱SBS中文電子報

訂閱SBS中文電子報,接收最新新聞資訊。

訂閱即表示你同意SBS的服務使用條款私隱保障政策,包括接收來自SBS的電子郵件通訊。

下載手機應用程式
SBS Audio
SBS On Demand

收聽節目播客
Independent news and stories connecting you to life in Australia and Cantonese-speaking Australians.
Join prominent cook May Lee for gourmet recipes and tips for the kitchen.
透過你喜歡的播客程式,收聽SBS廣東話節目的最新獨家播客節目。

收看SBS
Cantonese Collection

Cantonese Collection

Watch onDem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