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四於我】青年篇﹕歷史應該被記住

這是第三篇﹕青年篇。SBS廣東話節目找來老、中、青三代六位受訪者,他們可能沒有走到最前線,但他們或從媒體上得知,或從家人老師口中得知六四事件。透過四條問題,究竟六四對他們的意義是什麼?

Protesters hold placards during a march for democracy in China, in Hong Kong, 01 June 2014.

Protesters hold placards during a march for democracy in China, in Hong Kong, 01 June 2014. (EPA) Source: EPA

來到最後一回,SBS廣東話節目找來兩位當年未出生的年輕人,也問問他們同樣四條問題,究竟六四對他們的意義是什麼?

他們,九十後,當年還未出生。名字為化名。

阿洛

我是90後, 曾到澳洲留學,現居香港。六四發生時我還未出生,對六四的最早印象大約是12歲左右,應該是看到有人擋坦克的相片。身邊的人一直有跟我提及六四事件,也在學校得知一二。

雖然我對六四沒有任何親眼的印象,但從六四事件,我看清中國無論走得多現代化,經濟增長有多高,仍是一個專制的政權,人民質素及人權落後的地區。六四亦是一個提醒,自由、平等及民主是人應該有的基本權利。

對我來說,六四是一件悲劇亦是對我們的提醒,如果你今天不為自己所擁用的發聲、不捍衛真正的法治、不捍衛司法獨立,香港就會慢慢被中共侵蝕和同化。

我覺得六四是有需要紀念。我有參與過在香港及雪梨的紀念會,亦會告訴下一代,如果真的喜歡香港,就一定要擺脫中國共產黨的控制,否則就連所擁有的自由也會消失,生活更不會得到任何保障。

阿寶

我在澳洲出生和長大,是90後。當我小時候,我的表弟妹剛好在六月四日出生,於是我的母親就簡單地告訴我那天曾經發生的事。不過,我當時不太明白,一直到我長大才了解多一些。

對我來說,六四對我的人生沒什麼改變。

我自問不太了解中國,但我身邊的人經常提及此事,亦知道此事是人們質疑中國政府的意識形態的眾多原因之一。這件事明顯是國殤,可惜至今仍不被承認。歷史的每一部分應該被記住,並從歷史中學習。坦白說,我對這件事沒有特別個人感受,所以不會刻意提起,但如果有人提起這件事,我亦必定不會逃避。

 

請按此繼續閱讀長者篇中年篇。 




瀏覽更多最新時事資訊,請登上廣東話節目 Facebook 專頁

分享

Published


Share this with family and friends


立即訂閱SBS中文電子報

訂閱SBS中文電子報,接收最新新聞資訊。

訂閱即表示你同意SBS的服務使用條款私隱保障政策,包括接收來自SBS的電子郵件通訊。

下載手機應用程式
SBS Audio
SBS On Demand

收聽節目播客
Independent news and stories connecting you to life in Australia and Cantonese-speaking Australians.
Join prominent cook May Lee for gourmet recipes and tips for the kitchen.
透過你喜歡的播客程式,收聽SBS廣東話節目的最新獨家播客節目。

收看SBS
Cantonese Collection

Cantonese Collection

Watch onDem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