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排毒】手機功能反樸歸真!

The Light Phone

The Light Phone Source: The Light Phone Inc.

15年前第一代 iPhone 面世;不到廿年智能手機就完全顛覆了文明世界的生活。現在我們幾手一人一手機,難以想像沒有智能手機的日子。


但是,智能手機也間接令人花上大量時間在線上,不停忙著回應各種通知。有一初創公司開始重新將「功能型手機」定義,讓有需要的人可以放下智能手機,暫時不被打擾。今日鐳射全方位張艾利和大家介紹這款反樸歸真的手機。
你是如何定義快樂?研究發現,很多現代人的「快樂」均被手機所控制。明明開心在家渡過一個休閒的週末,在玩電話時忽然看到朋友上載開心的照片,如果不繼續看你會不會覺得錯過了什麼?FOMO(Fear of Missing Out,害怕錯過)是這幾年來很多學者研究的課題。研究發現很多人看到其他人發放享受生活照片,會產生焦慮。就好像我們在餐廳時總覺得隔壁桌的餐點比較好吃一樣,讓我們認為別人的生活總是比自己的好。雖然有很多原因會導致FOMO,但影響最大的就是安裝在智能手機上社交媒體Apps。社交媒體常迫使我們將自己的生活和他人比較,而且是在和他人最精彩、最令人興奮的生活比較。這導致我們常會有想要改變自己生活的衝動,以便能和他人比較。

要打斷這種負面循環,很多專家建議可以進行「科技排毒」!就是讓自己在特定的時間裡,完全不要接觸社交媒體。但要達到這樣的目的,首先就要放下智能手機。

美國紐約手機公司 Light Phone 看到這個需求,因此設計了充滿現代感的「功能型手機」,吸引現代人使用。Light Phone的創辦人 Kaiwei Tang 和 Joe Hollier 是在2014年Google設計師孵化器計劃中認識的。他們發現很多新開發的App都號稱能為使用者省下更多時間,但實際上卻只為提升客戶間的互動,加入了很多的提醒,讓使用者不停地重複檢查自己的手機,以避免錯過了什麼。多年來為Motorola、Blackberry 以及 Nokia 設計手機的 Kaiwei,和Joe 也有同樣的困擾,所以他們就決定為世界上打造一款沒有App但可以完全回歸「初衷」的手機。
Joe Hollier and Kaiwei Tang
Joe Hollier and Kaiwei Tang Source: The Light Phone Inc.
幾年前,Kaiwei和Joe在募資平台Kickstarter上推出了Light Phone。當時他們的創作是一隻外型時尚但功能單純的手機。想不被打擾的時候,只要將原本插在智能手機的SIM卡換到Light Phone 中,就可以「輕盈」地出門。Light Phone只有38.5克重,比起現代智慧型手機來說真的非常輕巧(iPhone 13 Mini 就重 140 克,iPhone 13 Pro Max 更是重達 238 克)。另外,它的功能也非常的「輕」,因為 Light Phone 只能用來講電話,連SMS的功能都不支援。但也因為這樣,它的電池可以支撐20天,完全超出用慣智能手機的我們可以想像的範圍!

這麼「輕盈」的手機,照常理來說應該不會有太多人購買,就算有也是一些不懂得使用智慧型手機的長者。但出乎意料之外,購買Light Phone的人竟然多數是25到35歲!因為很多年輕人用智能手機是出於同輩壓力,需要人有我有的心態。因此,造型獨特的Light Phone不會讓他們覺得是「過時」的產品,而且還能夠幫助減少干擾,所以會成為他們的選擇。很多使用者表示一開始使用Light Phone時,會因為智能手機不在身邊而覺得焦慮。但在適應後,他們開始享受沒有干擾的平靜。他們克服了FOMO並開始學會活在當下。因此,使用者開始希望能夠更常使用 Light Phone,而不是單純用來做替代手機。於是,Kaiwei和Joe開始思考如何在不違背初衷的前提下,加強Light Phone的功能。第二代的Light Phone 除了延續 Light Phone 的簡約設計之外,還添加了SMS簡訊、鬧鐘、計算機、音樂播放器這些必要的功能,讓使用者能更安心的放下智能手機。為了保護使用者的眼睛,Light Phone II也採用了很多電子書會使用的「電子紙」為螢幕。由於「電子紙」不會產生「藍光」所以使用者可以用的更安心。

FOMO在文明社會是一個普遍的現象,但在疫情期間很多人因為減少外出,保持社交距離也開始學習「活在當下」;或許,我們可趁這個機會放下手機,放下 FOMO 而開始擁抱JOMO(Joy of Missing Out,錯過的快樂)!

瀏覽更多最新時事資訊,請登上廣東話節目 Facebook 專頁MeWe 專頁Twitter 專頁,或訂閱廣東話節目 Telegram 頻道

SBS 中文堅守《SBS 行為守則》及《SBS 編採指引》,以繁體中文及簡體中文提供公平、公正、準確的新聞報道及時事資訊。作為一個公共服務廣播機構,SBS 的主要作用是提供多語種媒體服務,為全體澳洲人提供資訊、教育性及娛樂性內容,並與此同時反映澳洲多元文化社會的特色。SBS 廣東話及 SBS 普通話電台節目均已為大眾服務超過 40 年。按此進一步了解 SBS 中文。


分享

立即訂閱SBS中文電子報

訂閱SBS中文電子報,接收最新新聞資訊。

訂閱即表示你同意SBS的服務使用條款私隱保障政策,包括接收來自SBS的電子郵件通訊。

下載手機應用程式
SBS Audio
SBS On Demand

收聽節目播客
Independent news and stories connecting you to life in Australia and Cantonese-speaking Australians.
Join prominent cook May Lee for gourmet recipes and tips for the kitchen.
透過你喜歡的播客程式,收聽SBS廣東話節目的最新獨家播客節目。

收看SBS
Cantonese Collection

Cantonese Collection

Watch onDemand
【科技排毒】手機功能反樸歸真! | SBS Chinese